(圖文:新華網客戶端)作為全球第二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,電裝中國將“環境·安心”作為長期戰略,助力中國“雙碳”戰略落地。通過技術創新與戰略布局,為中國制造業綠色轉型提供可借鑒的示范樣本。目前,電裝中國已有8家工廠獲評“國家級綠色工廠”,3家工廠被評為省市級綠色工廠。在此基礎上,電裝制定了清晰的路線圖:2025年實現電力碳中和,2035年實現全面碳中和,持續通過技術投入與資源整合推動行業綠色轉型。
“雙碳”目標驅動戰略布局
在《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》中明確提出,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5%,2060年實現80%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的目標。在交通領域中,汽車產業作為碳排放重點行業,正通過電動化、輕量化、綠色工廠、零碳工廠建設等路徑加速轉型。電裝中國的業務觸角涉及汽車全生命周期,在電動化、無人駕駛、物聯網等領域發力,目前形成了覆蓋工廠制造、移動出行產品、能源回收利用三個重要領域的環境戰略布局。
電裝中國生產技術本部本部長陸再新表示,電裝集團以“2025·2035”雙階段路線圖為核心,構建全球碳中和戰略:2025 年為止率先通過節能降耗、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及綠證、綠電采購,實現所有工廠范圍一與范圍二的碳中和;2035年則依托設備高效化、清潔能源替代和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等技術,全面淘汰化石燃料,達成制造環節“不使用化石燃料碳積分”的完全碳中和。
面向2025年電力碳中和,電裝中國已取得實質性進展:單位產量碳排放較 2021年基準下降23%;所有生產工廠屋頂太陽能系統全覆蓋,年發電量平均占用電總量15%;并已提前鎖定含非生產型在內的全部公司2025年度綠證與綠電額度。陸再新表示,未來,電裝中國將繼續穩步推進雙階段目標,為中國“雙碳”戰略及全球氣候治理持續貢獻力量。
先行樣本打造綠色示范標桿
據介紹,電裝集團在全球擁有約16萬員工,中國關聯企業達34家。在常州生產基地,電裝(常州)燃油噴射系統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電裝常州工廠”)圍繞“省能源、創能源、減化石”三大舉措三大路徑,構建了覆蓋全流程、全員的碳中和推進體系。
綠色發展作為電裝集團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。2024年電裝常州工廠等四家工廠榮獲“國家級綠色工廠”認證。電裝(常州)燃油噴射系統有限公司本部長張沁芳表示,公司的目標不僅是在內部實現綠色生產,更要通過自身實踐帶動區域產業升級,在常州市率先樹立綠色制造示范標桿,形成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綠色發展模式。
張沁芳介紹,在“省能源”方面,常州工廠已完成主要動力設備的變頻化升級,并全面推行生產設備間歇化運行啟停管理,持續降低單位產品能耗;在“創能源”方面,廠區太陽能二期項目正在實施,計劃在現有1.57 MW、年發電量約150萬度的基礎上,擴建屋頂及新建光伏車棚,投運后太陽能電力占比將由目前的13%提升至約21%。面向未來,常州電裝正與總部聯合論證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削減技術路徑,力爭2035年全面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。
電裝常州工廠一期太陽能頂棚改造
延伸社會價值實現協同發展
在推動自身綠色轉型的同時,電裝常州工廠積極履行社會責任,將綠色理念延伸至社區與教育領域。企業持續開展"碳中和進校園"科普活動,通過互動課堂與實驗體驗幫助青少年建立低碳理念;舉辦“家庭日”節能體驗活動,邀請員工家屬參與,形成“員工—家庭—社區”的綠色傳播鏈;定期向周邊企業輸出綠色工廠建設與節能技改經驗,攜手構建區域綠色供應鏈。
此外,公司堅持每年走進兒童福利院、養老院及校園,開展慰問幫扶與交通安全教育等公益項目,以實際行動助力地方民生改善,實現經濟、環境與社會價值的協同發展。
從生產線的節能改造到太陽能棚頂改造,電裝常州工廠將履行碳中和實踐落實到細節行動,從員工“綠色文化”素養打造到減碳產業鏈生態共建,電裝中國正以技術創新為筆,書寫著制造業綠色轉型的生動答卷,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。
電裝公司簡介
電裝是世界先進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家之一。在美國《財富》雜志發布的2025年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 325名。一直以來電裝都專注于電動化、組合輔助駕駛、智能網聯等技術創新、致力于解決汽車行業面臨的挑戰和社會課題。目前在全球廣泛應用的二維碼就是電裝在1994年發明并無償公開的。
在中國,電裝于1994年在煙臺成立了第一家合資生產企業。作為在中國的統括公司——電裝(中國)投資有限公司,成立于2003年,目前在國內設有生產公司、銷售公司以及軟件開發公司等共計 30 多家關聯企業。